苏州工业园区十四五教育科研课题《基于儿童绘画心理学,幼儿种植区活动实施的行动研究》研究方案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3-01 15:50:15 浏览次数: 【字体:

苏州市工业园区“十四五”教育科研课题

《基于儿童绘画心理学,幼儿种植区活动实施行动研究》

实施方案

苏州工业园区尚城幼儿园课题组  严岩、居承逸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种植园地作为课程资源的研究已经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Carol E.Catron Jan Allen 合著的《学前儿童课程——一种创造性游戏模式》中指出∶“通过观察播种、栽培、施肥、浇水等活动以及植物生长的过程,幼儿开始直接地理解植物生命循环的过程。幼儿可以操作多种多样的材料以了解各种植物的基本特性。”很多研究者和教师也都发现了幼儿园种植课程的价值,我园在前期也围绕幼儿种植活动开展了较为丰富的活动。但对幼儿种植行为的研究还很缺乏,以及幼儿通过这些行为获得了哪些经验的研究却比较少且零散。

目前我园在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童趣“第一性”的生活化美术资源库构建和利用的研究》中,对于幼儿美术已有一定研究基础,本课题将以此为切入点,分析孩子们在种植活动中的"行为"。在“儿童绘画心理学”当中,对于“绘画表征”有更加专业的解读,我们将学习、迁移其中的理论和概念,来辅助我们这项研究。虽然幼儿表达的方式很多,包括绘画、口头语言、动作、戏剧等等,但绘画却有着其他表达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即绘画可以保存下来,供幼儿反复观看和反思。幼儿的学习需要表达和交流,绘画表征正是幼儿所喜爱的表达和交流方式

此前,我园各班级尝试以种植为生成课程进行研究,为我们开展本次的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本课题研究立足于种植区的真实情境,基于“儿童绘画心理学”中的绘画表征,研究幼儿的种植行为与发展。进一步完善适宜我园幼儿的种植目标及其科学性,帮助幼儿教师更深入地解读种植园地中的幼儿种植行为,有目的地关注幼儿绘画表征背后的含义与发展,为教师设计种植活动及指导幼儿种植行为提供实践指导。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1. 领域研究现状

  关于“种植区活动”研究现状:从中国知网以“幼儿种植”为关键词搜到2015年以来文献共98篇,从可视化分析来看,2019-2021年期间发表论文占65%以上。从研究主内容来看,多聚焦种植课程、活动的价值,从研究的主要观点来看,学者对种植活动的价值、内涵的理念理解较一致,但种植课程体系建构呈现多样态势,虽涉及幼儿表征,但并没有结合幼儿“绘画表征”的研究。除此以外,国外关于“自然”、“植物”等话题的书籍较多,比如:《深度自然游戏》等等。从这些书籍、文章中可以看出,更为关注幼儿与自然之间的探索游戏,更多的是幼儿的动作表征。

关于“绘画表征”研究现状:从中国知网以“绘画表征”为关键词搜到2015年以来文献共25篇。

由此看出,虽然已有学者、教师关注到绘画表征,但是投入的研究较少,且已有研究大多数围绕幼儿游戏。

国外的相关书籍中有较多的案例分析,其中的概念界定更为清晰。

启示:已有的研究中对幼儿种植与绘画表征的内涵、路径的观点可以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思路借鉴。幼儿园前期种植活动的已有经验做铺垫,从“儿童绘画心理学”中的“绘画表征”视域重新审视、支持、评价幼儿园种植活动中幼儿行为的发展。

2. 本课题研究价值

从中国知网已有研究来看,很多研究者和教师也都发现了幼儿园绿色种植课程的价值。对种植区与绘画表征之间的关系研究虽然不多,但高层次文献比例较高。本研究基于“儿童绘画心理学”从“从幼儿绘画表征到种植区活动”探索,进一步完善适宜我园幼儿的种植目标及其科学性,帮助幼儿教师更深入地理解种植园地中的幼儿种植行为,有目的地关注幼儿绘画表征背后的含义与发展,为教师设计种植活动及指导幼儿种植行为提供实践指导。

3. 创新之处

本课题研究引用了“儿童绘画心理学”中“绘画表征”这一理念,扩充、丰富我们的已有理论;在众多种植活动组织过程中,我们抓住了幼儿“绘画表征”,细致地解读、支持幼儿在种植区活动中的行为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尝试建立种植区活动课程运行的保障机制,逐步形成闭环管理。

二、概念的界定

1.儿童绘画心理学:

儿童绘画心理学在“绘画心理学”基础上简单而言就是依据绘画者所绘图像,从线条、大小等诸多角度去分析绘画者的心理。绘画作为一种图像、符号表征形式,是人类心智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也是儿童认识世界、进行交流的手段与工具。本课题研究的立足点为儿童绘画心理学中的绘画表征。(参自《儿童绘画心理学》)

2.种植区活动:

种植活动是幼儿参与力所能及的播种、管理和收获的过程,种植活动是幼儿与植物、阳光、水分、土壤以及各种工具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幼儿加深对植物生长及其影响要素的过程。鉴于此,本课题延用这一理论,认为种植活动是指幼儿参加播种、管理、收获与实验,与植物、工具、土壤、同伴与教师等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目前我国幼儿园种植场地主要有两类,一是小面积闲置空间放置的花盆,二是专门开辟的大面积户外种植园地。本课题研究关注的是后者。

三、理论假设和依据

1、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为教育准则,为正确把握种植区幼儿活动的发展目标提供重要保障。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指南》中也指出:“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由于当前对于幼儿种植活动中的发展目标还没有一个较为系统的梳理,教师在实施活动的时候较为局限,不利于幼儿实际的发展需求,必然带来一定的盲区。因此,切实把握种植区幼儿发展的要求,全面梳理幼儿园各年龄段种植活动的目标,确定较为系统的活动目标资源库,为教师规划种植区活动提供切实有效的理论依据。

2、以儿童绘画心理学为基础,正确解读儿童,为推动种植区活动的实施提供有效依据。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获得有益经验的过程。(2017年,虞永平)结合当前种植区活动实施的现状,可见幼儿在活动中需要大量的探索与表达,才能更有效地参与到活动中。由于语言表征、动作表征等形式在后期幼儿发展与评价中的局限性,因此幼儿绘画表征在当前种植区活实施起到一定的关键作用。在《儿童绘画心理学》中指出:绘画是人类一种独特的活动,我们可以对它的复杂句法和语义发展进行系统研究。因此依托儿童绘画心理学,全面解读幼儿的绘画表征,发现表征背后的学习,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儿童发展,了解幼儿的实际需求,逐步形成较为系统的种植区活动实施策略。

3、种植区活动幼儿学习与发展评价体系的建立,为种植区活动实施提供质量保障。

   《儿童绘画心理学》指出:表征性绘画是儿童的一种真正的创造性活动。儿童绘画有自己的内在逻辑和表达方式,绘画中蕴含着孩子们的思想与活动。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对儿童绘画的研究,我们不可能深入理解孩子画笔下娜色彩斑斓的童心世界。在种植区活动中,根据前期的目标梳理,结合幼儿的绘画表征进行解读,发现幼儿学习背后的全面发展,从而促使幼儿健全人格。

四、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将以儿童绘画心理学的核心理念以及《纲要》、《指南》的相关精神和要求为指导,着重针对种植区活动实施中幼儿的发展需求,梳理、明晰幼儿园各年龄段种植活动的目标,为切实可行的种植区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提供目标依据,凝练教师的指导策略,通过解读种植区幼儿的图画表征,从而分析种植区活动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挖掘教育价值,为培养幼儿的洞察力、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提供支持性保障。

研究内容

子课题一:立足儿童绘画心理学,幼儿园各年龄段种植活动目标的研究

研究要点:通过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定期访谈等方式,结合已有成果的研究资料,从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儿童绘画心理学,切实把握种植区幼儿发展的需要,全面梳理幼儿园各年龄段种植活动的目标,科学构建方便教师快速、有效查询种植目标的平台,为教师规划种植区活动提供切实有效的理论依据。

子课题二:基于儿童绘画心理学,种植区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研究

研究要点:以“儿童绘画心理学”理念为指导,以幼儿种植区活动为研究平台,以幼儿的绘画表征为抓手,全面了解、掌握当前幼儿种植区活动开展的现状,着眼幼儿的实际需求,通过教育教实践、总结反思提升、互动交流分享等方式,切实提升教师的分析能力,加强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能力。

子课题三:依托儿童绘画心理学,种植区活动中幼儿学习与发展评价的研究

研究要点:根据前期确定的各年龄段种植活动目标,依托儿童绘画心理学,全面解读幼儿的绘画表征,发现表征背后的学习,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儿童发展,了解幼儿的实际需求,借助已有资源,创新活动设计,拓展我园的资源库功能,提升种植区活动实施与组织的实效性,保障课程的科学性。

(三)研究重点: 通过儿童绘画心理学中的绘画表征,探究幼儿种植区活动实施的行动路径,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五、主要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一)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深入研读《儿童绘画心理学》的核心理念以及《纲要》、《指南》的相关精神和要求,指导课题研究的实践;查阅国内外关于儿童绘画心理学的学术研究论文、幼儿种植区活动实施的研究成果,帮助教师确立符合儿童绘画心理学的研究理念,拓宽研究思路,供本课题研究借鉴参考。

2、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问卷、观察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掌握当前幼儿种植区活动开展的现状和需求,广泛收集专家学者、教师、家长、幼儿对于幼儿种植区活动开展的建议与评价,为幼儿园各年龄段种植活动目标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3、行动研究法:对幼儿园各年龄段幼儿种植活动的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梳理,立足儿童绘画心理学,明确各年龄段幼儿种植活动目标,并定期进行研究反思和总结,挖掘幼儿的实际需求,切实提高种植区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能力,制定种植区活动中幼儿学习与发展评价的策略,逐步形成较为系统的活动实施路径。

4、经验总结法: 在儿童绘画心理学的指导下,通过幼儿种植区活动持续性的开展,收集、总结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关的事实材料,从分析、积累的实践经验中对进行有效性的总结提升。

(二)研究对象:本园大小班全体幼儿及教师

六、研究实施步骤

前期准备阶段20218月~202110

1.确立主课题,建构子课题,确定相应的研究要点,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2组建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和子课题研究计划;

3.建立学习交流的制度,查阅、收集、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前期培训、学习、讨论,以形成课题研究的共识。

研究实施阶段202110月~202310月)

第一阶段202110月~202112

1.通过多种调查方式,了解幼儿种植活动的需求,根据《纲要》、《指南》的相关精神和要求,进行汇总和分析各年龄段种植活动的目标。

2.在分析目标的基础上,制定既切实可行又顺应幼儿发展需要的层次性推进机制和科学管理制度,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

    3.对课题研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成果进行初步梳理,为中期汇报作准备。

中期汇报阶段20221月~20222

对照三个子课题的研究要点和目标,对第一阶段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初步的梳理、总结和反思,举行中期汇报,听取有关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调整、完善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20223月~20231

1.在中期汇报基础上,听取专家意见,完善实施方案和各子课题研究计划,继续按三个子课题的研究要点进行研究;

2.收集、整理和分析课题研究中积累的过程性资料,梳理汇编成册;

3积累实施经验,完善、丰富文本资料,为结题做好资料准备工作。

)结题鉴定阶段 20232月~20236月)

1.对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梳理幼儿种植区活动组织的策略,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 汇编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师优秀教育随笔和专题论文,整理成集;

3.根据种植区活动实施经验的积累,完善、丰富文本资料,为课题研究成果鉴定做好全面准备。

七、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1《基于儿童绘画心理学,幼儿种植区活动实施方案》(初稿)

2幼儿园各年龄段种植活动目标

3幼儿种植区活动推进机制和管理制度

4基于儿童绘画心理学,幼儿种植区活动实施的专题论文汇编

5基于儿童绘画心理学,幼儿种植区活动实施方案

6.教师的优秀教育随笔和论文

八、课题组成员和分工

课题主持人: 严岩 居承逸     策划、组织、统筹、指导 

子课题一组长:朱荟宇

子课题二组长:徐虹洁

子课题三组长:姚岑

研究参与人员:程春景 蔡淑娴

九、主要参考文献

[1] []格罗姆著,李甦译.儿童绘画心理学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02).

[2] [美]安妮·伍兹著,叶小红译.儿童发起的游戏和学习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102).

[3] 虞永平.用“全收获”的理念开展幼儿园种植活动[J]. 幼儿教育. 2017 (Z4)

[4] 江厚梅.儿童绘画心理学研究[J].美与时代.2013(01)

[5] 张晓涧.儿童美术心理研究的发展及其对儿童美术教育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1(04)

[6] 窦海芳.解析幼儿绘画表征,支持幼儿不断发展[J].好家长.202095

[7] 陈虹虹.幼儿园户外种植活动规划与实施研究[D].2018

[8] 张春美.种植园地中幼儿种植行为的观察研究[D].2013

[8] 吕苗苗.大班幼儿绘画表现力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观察.2021(16)

[9] 周琴,张蒙.基于幼儿绘画表征的研究[J].求学.2021(08)

[10] 黄翠萍. 基于幼儿绘画表征解析结果的成长支持策略[J].早期教育.20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