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获得有益经验的过程。结合当前种植区活动实施的现状,可见幼儿在活动中需要大量的探索与表达,才能更有效地参与到活动中。 在《儿童绘画心理学》中指出:绘画是人类一种独特的活动,我们可以对它的复杂句法和语义发展进行系统研究。因此依托儿童绘画心理学,全面解读幼儿的绘画表征,发现表征背后的学习,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儿童发展,了解幼儿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种植区活动。 借助幼儿绘画表征,优化种植区的活动环境。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不同种植区的环境创设有利于提升幼儿观察、记录、探索等能力,将对幼儿的绘画表征产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熏陶和激发作用,从而引发幼儿进行种植活动。 种植区中的自然角观察记录是最直接、最一目了然的幼儿绘画表征,不同形式的观察记录表影响着活动的走向,也促进着活动环境的变化。幼儿的绘画表征常常反映出他们的兴趣、关注点与需要,教师通过理解幼儿的绘画表征,可以了解幼儿的心灵,更好地把握幼儿对种植区的需求,以此开展更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活动内容。如幼儿绘画表征中经常出现的种植区管理方法反映了他们较为固定的经验;秋天到了,多名幼儿绘画表征时使用了黄色系的颜色以及采摘果实的行为,反映出他们当下的种植经验;有的幼儿情感充沛,通过绘画表征表达自己对种植区活动的感受,反映出他们的兴趣点等等。 班级环境中幼儿的绘画表征无处不在,在值日生公约、一日计划与回想、课程回顾等板块,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日生活中,每天都会有不同的记录产生,其中关于种植区活动的内容也层出不穷。如在一次日计划的团讨中,果果将自己的反馈展示给其他幼儿,其中由“长方形”“小方块”“×”三个符号组成,果果解释到“这是我们的自然角,我像将自己的记录展示出来,但是前面种着大蒜的地方老是挡着我。”紧接着,另外三名幼儿也阐述了这个问题,教师由此让幼儿再次进行绘画表征,将想到的办法画出来,然后请幼儿自主按照自己的方法来尝试,以此达到自己的目的。最终,在多日的自主调整中将种大蒜的区域转移到了另一侧,幼儿记录的时候就能直接进行。 在种植区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人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的优势活动形式,引导幼儿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摆弄、操作来感知、思考、创作,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促进儿童在不同水平上获得相应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