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学习资料(一)
【书名】《学前融合教育中感觉统合教学方案的制订与实施》
【作者】王君芝 李孟春 何小轮
【内容简介】
融合教育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感统失调幼儿进入普通幼儿园学习。 学前教师可与康复训练 师、特殊教育教师等专业人员合作,共同制订与实施感觉统合教学方案,以游戏活动的方式将感觉统合训练 融入班级日常教学中,提高感统失调幼儿的感觉统合能力。感觉统合能力是指大脑对不同感觉通道输入 的感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 力。 学前儿童个人自理能力与集体活动能力的发 展,都依赖于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感觉 统合能力发展滞后,会对适应能力、集体活动参与 度、情绪稳定性造成影响,还会导致学习困难或问 题行为的产生[1]。 融合教育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感统 失调幼儿进入普通幼儿园学习。 然而很多学前教师 缺少应对感统失调幼儿的知识与经验。 [2]感统失调 幼儿表现出来的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 无法融入集体教学等行为特征,易使学前教师在教 学中产生挫折感。 如何用感觉统合理论指导日常教 学,以游戏活动的方式让幼儿参与特定的感觉统合 训练,成为学前教师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本文在 对感统失调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 学前融合教育中感觉统合教学方案的制订与实施 进行探讨,以期为学前教师提供参考与借鉴。
[1] 任彦怀,李介至,李静晔,等.感觉统合游戏 与儿童学习[M].台中:华格纳出版社,2010:72.
[2] 傅秀媚,庄琼惠.幼儿园融合班教学实用手 册[M].台北:群英出版社,2004:102.
【重要内容摘要】
针对感统失调幼儿的需求进行活动调整,能够 帮助幼儿有效参与集体活动。 活动调整可采用简化 及替代的方式进行,即降低活动的复杂度或以其他 替代性的方法帮助幼儿充分参与并完成每一项活 动。 为了让团队成员及幼儿家长了解幼儿的真实能 力与需求,学前教师根据幼儿需求所做的活动辅助 与调整均应在个别化教育计划或个别化家庭服务 计划中详细记录,以评量幼儿是否达成活动目标以 及达成活动目标的过程与方式。 专业的感觉统合评估与干预是解决感统失调幼 儿问题的主要方式。对感统失调幼儿而言,适时适量 的感觉统合训练活动可促进其良好发展。 学前阶段 的康复训练比小学阶段的更为有效。 [15]学前教师需 要在专业人员的协助下, 将特定感觉统合训练活动 融入班级教学活动,记录幼儿活动表现,并通过家校 合作,让幼儿在家庭日常生活中通过亲子活动、家务 劳动、自我管理等,持续锻炼感觉统合能力。
【读书心得】
在制订方案的过程中,团队不但要评估幼儿的 感觉统合训练需求,还需与家长充分沟通,了解幼 儿对各种活动的兴趣。 学前教师需将感觉统合教学 方案融进整班教学活动中,并通过适时的辅助与调 整,让感统失调幼儿充分参与训练活动,同时不影 响整个班级的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