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总结(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
《儿童视角下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总结
课题名称 | 《儿童视角下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 |
本学期历次活动研讨主题及基本情况 | 2月:调研与规划阶段 1.问卷设计与调查实施 (1)基于上学期调查报告发现的三大问题:成人主导、功能单一、更新滞后,设计本学期专项调查问卷,新增纸艺材料使用、儿童参与形式等维度; (2)面向全园6个实验班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8份,覆盖小、中、大班教师; (3)进行数据分析,形成《本学期环境创设现状调查报告》,核心发现: 78%教师认为纸艺材料投放缺乏年龄差异性; 仅35%班级建立了定期环境调整机制; 儿童参与形式中绘画表达占比最高(62%),实物操作占比最低(23%)。 2.研究方向校准 (1)根据调查报告调整研究重点:将原定空间布局优化转为分年龄段纸艺材料研究; (2)制定《美工区纸艺材料分层投放标准》(初稿),明确各年龄段关键材料: 小班:触觉类(肌理纸、泡泡纸) 中班:自然融合类(花草纸、宣纸) 大班:建构类(卡纸、纸管) 3月:聚焦纸艺材料的年龄适配性研究 1.分年龄段美工区创设启动 小班:以肌理纸探索为主题,投放皱纹纸、瓦楞纸等材料,结合触觉游戏,目标为激发感官体验和简单造型能力。 中班:开展花草纸创作,提供宣纸、干花、压花工具,目标为培养自然审美与精细动作。 大班:推进雕塑纸,使用卡纸、纸管等材料,结合建筑主题,目标为发展空间思维与合作能力。 2.教师培训:组织“纸艺材料的教育价值”专题研讨,分享各年龄段案例。 4月:儿童参与式环境优化 1.幼儿主导的环境调整 小班幼儿投票选择喜欢的肌理纸颜色,共同布置触摸墙; 中班幼儿设计花草纸拼作品,用于装饰; 大班幼儿分组制作纸雕塑,规划展示区布局。 2.教育目标融合:结合《指南》艺术领域目标,在美工区嵌入对称、平衡等学习内容。 5月:中期成果梳理 1.案例收集:收录幼儿创作过程照片、教师观察记录。 2.问题发现: 小班部分幼儿对复杂肌理纸兴趣不足; 中班花草纸制作中教师示范过度; 大班纸雕塑的稳固性需改进。 6月:总结提升与成果固化 1.策略优化: 小班增加感官游戏降低操作难度; 中班改用幼儿示范替代教师示范; 大班引入骨架支撑解决纸雕塑易倒问题。 2.成果汇编:完成《大美环境故事集(纸艺专题)》,包含活动设计、幼儿作品及反思。 |
本学期课题研究主要成果 | 1.分年龄段美工区创设案例。 2.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现状调查问卷(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修订版)调查报告。 3.教师美工区观察记录。 |
课题研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 问题: 1.材料层次性不足:部分材料不符合幼儿当前发展水平(如小班肌理纸过厚); 2.儿童决策权局限:环境调整仍以教师预设为主; 3.课程联动薄弱:纸艺活动与其他区域联动较少。
改进措施: 1.材料分级:下学期按基础-进阶分层投放材料,标注适用年龄段; 2.儿童议事机制:每周设立环境设计时间,由幼儿提出调整方案; 3.跨区域整合:将纸艺与建构区(大班)、科学区(中班)等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