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研讨记录
6月课题研讨活动记录
苏州工业园区尚城幼儿园
时间 | 2025.6.19 | 组别 | 苏州工业园区“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儿童视角下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组 |
出席 人员 | 主持人:王琦 与会人员:王琦、朱苏、朱哲伦、青越、林琼、程敏妮、邱梦琳、谢君 记录人:朱哲伦 | ||
研讨 主题 | 明确各子课题开展情况 | ||
研 讨 记 录 | (一)子课题一: 进展情况:已完成小班、中班、大班共 6 个班级的环境现状调研,通过观察记录、儿童访谈(如 “你最喜欢班级哪个角落”“想怎样改造图书角”)收集到 120 余条儿童反馈。目前已尝试在小班 “自然角” 引入儿童投票机制,由幼儿自主选择种植植物种类,参与率达 90%。 成果展示:形成《小班自然角儿童参与方案》,包含植物投票记录表、种植工具儿童设计图(如幼儿绘制的 “带笑脸的浇水壶”)。 存在问题:中大班幼儿在环境改造中的决策权仍不足,部分教师存在 “替代幼儿设计” 的情况。 (二)子课题二: 进展情况:通过 “心情温度计”(幼儿每日选择表情贴纸记录情绪)、家庭情绪日记收集数据,发现 30% 的幼儿在 “过渡环节”(如午睡起床)存在焦虑情绪。已在中班试点 “儿童情绪角”,投放幼儿自制的 “安慰玩偶”(如用袜子制作的小熊)和 “情绪绘本”。 成果展示:整理出《幼儿常见情绪场景图谱》,包含 “分离焦虑”“同伴冲突” 等 6 种场景的儿童行为表现及语言表达。 存在问题:心理环境创设的量化评估工具不足,难以精准衡量干预效果。 (三)子课题三: 进展情况:对班级 “建构区”“美工区” 等 6 个区域进行为期 8 周的追踪观察,发现大班幼儿在建构区存在 “材料寻找时间占比达 40%” 的问题。已尝试引入幼儿设计的 “材料分类标签”(如用积木形状图标标注收纳盒),使材料取用效率提升 25%。 成果展示:制作《区域环境儿童优化建议集》,收录幼儿提出的 “在美工区增加矮凳”“建构区设材料地图” 等 15 条建议。 存在问题:区域环境调整后,幼儿的持续参与度数据收集不系统。 本次研讨明确了中期汇报的 “儿童主体性” 核心原则,需特别注意在文稿中体现 “环境创设从‘教师主导’到‘儿童参与’的转变过程”。例如,在子课题一的汇报中,不仅要呈现自然角的植物种类变化,更要突出 “幼儿如何通过投票推翻教师预设方案” 的决策细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