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月学习资料(二)
12月学习资料(一)
【书名】《幼儿园游戏与课程的融合及其实现》
【作者】罗洋洋
【内容简介】随着20世纪90年代一些国际组织多次召开以“保护儿童游戏权利”为主题的研讨会,我国也颁布了相关的政策来保护幼儿游戏的权利。但由于受到传统功利性教育观念和文化的影响,幼儿园课程仍旧以小学化的模式为主。目前,幼儿园游戏和课程之间的关系主要呈现出三种形态,即相互融合、交叉转换型和平行互补型。不少学前专家对幼儿园游戏与课程融合的不同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深层次地探讨了其必然性和价值。但幼儿教师在功利性教育目的的驱使下,导致游戏中自由精神丧失殆尽。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的案例来帮助教师实现课程中游戏精神的贯穿进而达到与课程的融合。另外,总结出幼儿园游戏与课程融合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观念、能力和幼儿园机制三个方面,并针对这些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教师感悟】
课程是行动的、是过程的,在整个课程实施中,最关键的是幼儿做了什么,幼儿获得了哪些有意义的经验,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在幼儿课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要让幼儿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让幼儿有事可做,并且做得有意义。由此,幼儿园课程实际上就是幼儿的课程,它与幼儿的日常生活以及各种活动相互融合,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幼儿有所收获、有所发展。幼儿园课程活动把游戏化的原则作为基本方式,通过组织一些有内容情节的游戏,借助游戏情节的展开将健康、艺术、社会、语言等领域的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转化为游戏本身的内容和规则。这样幼儿就能够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理解和接受,并能够激发幼儿积极探索,强化感知方式方法,体会特定快乐。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的某种存在形式体现了课程自身的要求,这样课程和游戏才能进行真正的融汇交合,实现目标与手段、发展与享乐、形式与精神的统一。
在幼儿的教育中,教师还应该是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课程活动中要积极调整好自己所扮演角色的状态,要多多关注幼儿生理和情感上的需求,切实了解他们实际成长情况,从而更好的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游戏是愉悦的活动,它能够使孩子体会到真挚的情怀,幼儿一旦进入游戏的情境,将会与游戏难舍难分。在学前阶段,生活适应以及生活指导都是社会领域教学的重点。游戏活动是幼儿用来了解社会规章制度、日常习性得重要渠道,教师要多利用游戏活动来促进幼儿社会化进程。在游戏场景中,幼儿可以亲身体验成人的生活,不仅可以感受、体悟生活,而且可以直接参与实践。因而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好方法、技巧,将游戏与课程之间的衔接变得自然,而不是将游戏强行的插入课中。